殡葬文化 您现在的位置:首页 > 殡葬文化

中国帝王陵墓 北魏帝陵(上篇)

浏览次数:2626 发布时间:2017-10-18 14:12:24

简介 

北魏,是公元4-5世纪,由我国北方少数民族鲜卑,建立的封建王朝。历时148年,如果从北魏初国代国,算起的话,历时200余年。期间,北魏王朝先后定都于内蒙古盛乐(今内蒙古和林格尔),平城(今山西大同),洛阳。历12帝(不算追封者),而北魏的帝陵,则分布在四个地方。即大兴安岭石室,盛乐金陵,云中金陵,和洛阳北魏帝陵。

石室

石室,是我国北方少数民族一种特有的埋葬祖先的方式,在中国历史上,匈奴,鲜卑,东胡,契丹,蒙古等民族都曾经采用过。在少数民族政权入主中原以及建立王朝制度后,这种石室,多由埋葬帝王的陵墓,变化为暂厝帝王尸体的享殿,或者祭祀用的献殿,例如,在内蒙古辽太祖耶律阿保机陵前,就存在这样的石室。

北魏王朝的先祖,也就是史料所提的,拓拔力微,以前的历代祖先,有可能都葬在这种石室之中,石室本身,既是鲜卑先民生活栖息之所,也是他们死后长眠之地。在北魏史料中,笔者发现了,北魏太武皇帝拓拔焘,派遣使臣,祭祀祖先陵寝,大鲜卑山石室的记载,特转载如下

“魏先之居幽都也,凿石为祖宗之庙于乌洛侯国西北。自后南迁,其地隔远。真君中,乌洛侯国遣使朝献,云石庙如故,民常祈请,有神验焉。其岁,遣中书侍郎李敞诣石室,告祭天地,以皇祖先妣配。”

这里的真君,是北魏太武皇帝的年号(440-451),同时,魏书中还强调了,这个“石庙”距离当时的都城,代地(大同),有四千里之远。

后来经我国考古研究者的努力,这个石室已经被发现了,位于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鄂伦春自治旗,大兴安岭主山脉的一处悬崖之上,名为嘎仙洞。

在洞内,发现了北魏大臣李敝,所雕刻的祭祀北魏王朝先祖的铭文,以及部分人类遗骸。从此破解了鲜卑族早期先民生活地点和墓葬地点之谜。

石室时期,北魏皇陵的构造极其简陋,死者的尸体或无棺,或只有简单的棺木,停灵于石室深处。基本没有随葬品,或者只有代表死者权利的身份象征。是一种比较原始社会的埋葬方式。

盛乐金陵与云中金陵

北魏从先祖拓拔力微开始,从大鲜卑山南下,进入准中原地带。这一时期,拓拔鲜卑逐渐的和慕容鲜卑,宇文鲜卑等部分离开来,逐渐的以盛乐(今内蒙古和林格尔)一代为中心活动。

到了魏晋时期,特别是永嘉乱后,诸胡迭起,天下大乱,北魏王朝的先祖之一,拓拔什翼健,在诸部酋长拥立下建立政权,史称代国。后为前秦所灭。

公元386年,拓拔什翼健之孙,拓拔硅,在母亲贺氏和其他诸部酋长的拥立下,重建拓拔鲜卑政权,国号大魏,史称北魏。建都和林格尔,也就是盛乐。

盛乐时期,由于拓拔鲜卑政权几起几落,历经丧乱的缘故。鲜卑统治者的墓葬,均很难寻觅。从史料记载看,这一时期,北魏先祖的陵墓,统一称为金陵,其详细位置已不可考。

橙子曾经去过和林格尔的北魏古城遗址,位于今天内蒙古和林格尔以西的土城子,今天就是托县。但是史学界对北魏初建的盛乐的具体位置还存在争议,究竟是云中盛乐宫,还是和林格尔盛乐故城,还没有统一的意见。

盛乐金陵总共葬有北魏王朝的九位皇帝,但是只有北魏道武皇帝拓拔硅以后的五代皇帝,是北魏的正统帝王。这里历史学界又存在两派意见,一种意见认为,盛乐金陵和云中金陵是一处,都在和林格尔,即使是北魏迁都大同后,死去的明元帝,太武帝,献文帝和文成帝,也是迁葬于漠北的。还有一种意见认为,盛乐金陵是盛乐金陵,而云中金陵位于平城以北,也就是山西大同。

那么,哪种意见更接近历史事实呢?魏书里曾经记载,北魏文明皇太后冯太后,有一次与孝文帝拓拔宏,在大同以北的方山,也就是永固陵的一段对话,太后说,为什么死了以后要陪葬皇陵才是荣耀呢?我喜欢这座山,也舍不得离你很远,我死以后就把我葬在这里吧。孝文帝后来在这里修建了太后的永固陵,和自己的万年堂。

从这段史料可以得出结论,冯太后死后按照北魏的丧葬制度,应该与他丈夫文成皇帝拓拔叡合葬于金陵,如果文成皇帝是葬在大同附近的话,冯太后就没有必要特地修陵了,更谈不上不想离孝文帝太远的说法。此外,在大同北魏故城周边考古中,尽管发现了很多的鲜卑贵族墓,但是还没有发现可以和永固陵媲美的帝陵。

如果说北魏在大同附近修建有皇陵的话,那么完全可以遵照永固陵的制度去修建,又何必四位皇帝都用一个金陵的名字呢,而且,太武皇帝以后北魏已达鼎盛期,完全有能力,为自己的皇帝修建大型的皇陵。

然而,另一种观点也有其道理,认为平城金陵存在的学者认为,盛乐时期的金陵埋葬的,其实是从拓跋鲜卑迁徙盛乐时的领袖,拓跋力微,到北魏开国君主,道武皇帝拓跋珪在内的帝王。而平城的云中金陵则埋葬了文成,明元,太武,献文三代君主,以及他们的后妃,北魏王族,同时还有在北魏统一过程中归降的敌对政权的贵族,比如后秦的黄眉,东晋的司马休之楚之,南凉的秃发贺源等等。

近年来,我国考古工作者,在山西省大同市左云县西北的五路山,发现了疑似北魏帝陵陵园痕迹,和几座与永固陵很像的大的封土堆。五路山的形制,和永固堂所在的方山很像。总共发现有六座疑似帝陵,封土均为20米左右,分别为摩天岭皇陵、红砂岩皇陵、太子梁皇陵、汉嘉山皇陵、成交梁皇陵等共六座,此外还有十余座陪葬墓。虽然不能确切认定这一墓葬区就是北魏时期的云中金陵,但是从地理位置,墓葬形制来看,与北魏时期的墓葬非常吻合。

那么,云中金陵如果只有四位皇帝的话,为何会有六座封土呢?其实有两个人不得不提,一个是文成皇帝拓跋睿的父亲,也就是太武皇帝拓跋焘的儿子,被追封为景穆皇帝的拓跋晃,他是完全有资格修建皇陵的。还有一位,则是北魏的废帝之一的拓跋余,虽然是废帝,但仍有可能修建一座小的皇陵。以上,这是笔者的猜想。如有机会,笔者会去五路山进行一些实地的踏勘,更新北魏皇陵的介绍。

所以,第二种意见似乎相对更有说服力一些,不过扔需要更多考古和文献考证的发现去证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