风水文化 您现在的位置:首页 > 风水文化

土厚水低的北邙山----中国最佳的风水宝地

浏览次数:2557 发布时间:2019-06-12 09:40:06

---来自《洛阳朝阳陵园精典资源库

邙山俗称“北邙山”,位于河南省洛阳城北,是中国少有的风水宝地第一。历史上著名的帝王将相的埋骨之所。唐代诗人王建有诗云:“北邙山头少闲土,尽是洛阳人旧墓”。民间又有“生在苏杭、葬在北邙”的俗语,足见其在古人心中的地位。

葬在邙山的帝王陵有很多,目前已经探明在此埋骨的皇帝有:汉光武帝原陵、汉安迪帝恭陵、汉顺帝宪陵、汉灵帝文陵;曹魏时期魏文帝首阳陵;西晋时期的晋宣帝高原陵、晋景帝峻平陵、晋文帝崇阳陵、晋武帝峻阳陵、晋惠帝太阳陵;北魏时期的魏孝文帝长陵、宣武帝景陵、孝明帝定陵、孝庄帝静陵等24位帝王在此长眠。
葬在邙山上的三位皇帝,一位乐不思蜀,一位文笔俱佳,一位才华横溢。探明分别是三国时期蜀汉后主刘婵、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朝陈后主陈叔宝、五代十国时期南唐后主李煜。

【刘禅墓】据历史记载,蜀汉王国之君刘禅于公元271年死在洛阳,终年65岁。刘禅死后,灵柩葬在洛阳北的邙山上(今洛阳孟津平乐镇翟泉村东)。据当地人介绍,刘禅墓在上世纪60年代还有高约7米、直径15米的大冢。如今几乎被夷为平地,村民们在其上种了庄家,如果不是当地人,几乎找不到这位“乐不思蜀”的墓主人,现在的刘禅墓周围,地面上已没有明显的封土痕迹。有人曾建议对刘禅墓进行抢救性发掘,留其墓地以警示后人,不做“扶不起的阿斗”,不然这位因“乐不思蜀”而闻名于世的皇帝墓将不复存在。

南朝陈后主陈叔宝(公元553年-公元604年),字元秀、小字黄奴,陈宣帝陈顼的长子,魏晋南北朝时期陈朝的最后一位皇帝。
陈太建十四年(公元582年),宣帝陈顼病卒,陈叔宝继皇帝位。继位后的陈叔宝不理朝政、沉迷于酒色,有诗为证“躭荒为长夜之饮,嬖宠同艳妻之孽。”
陈祯明三年,随军大举南下,广陵沦陷,不久随军攻破都成建康,陈叔宝被随军押至长安,至此结束了其短暂的帝王生活。
陈后主入长安后,隋文帝在长安为其修建了宅邸,对他礼遇有加。入随后的陈叔宝旧习难改,整日沉湎于酒色,过着醉生梦死般的生活,并于仁寿四年(公元604年)在洛阳病逝,终年52岁,灵柩葬于洛阳邙山。



李煜(937年-978年)五代十国时期南唐最后一位皇帝。尽管其不是一个合格的皇帝,但在文学史上却被公认为才华横溢的才子。其著名的词《虞美人》:“春花秋月何时了?往事知多少。”至今被人们广为传颂。
李煜在词的创作方面,不仅扩大了词的领域,在情感表达上,更注重意境的描绘和情感的流露。其诗词往往以扣人心弦的情感表达国破家亡时复杂的内心世界。然而就这样一位才子,死后墓地却成了谜。
马令《南唐书》曾这样记载:“太平兴国三年,公病。命翰林医官视疾,中使慰谕者数四。翌日,薨。在伪位十有五年,年四十二,追封吴王,以王礼葬洛京之北邙山。”尽管文献中有其关于归葬邙山的描述,但在邙山陵墓发掘中却没有找到关于李煜墓的遗物。

对此,洛阳市文物局表示,目前国家文物局已批准立项考古调查项目“邙山陵墓群调查与勘测”,该工作正在全面、细致、有序地实施,孟津县文物局“工作信息”中提到的疑似李煜墓所在地“朝阳镇后李村”也在调查范围之内,也许将来的某一天,李后主的墓葬之谜将被揭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