风水文化 您现在的位置:首页 > 风水文化

世界地下博物馆----中国北邙山

浏览次数:2164 发布时间:2019-05-15 15:15:58

-----来自<洛阳朝阳陵园精典资源库>

大约3000年前,西周王朝为了加强对东方地区的控制,在周公的主持下营建了洛邑,就是洛阳。洛阳在古代的名字很多,其中有一个就叫中国,因它地处天下之中。作为中原文明最古老的的发祥地之一,这个称谓很贴切。古人以北为阴,以南为阳,洛阳这个名称的由来,是因为它在洛水之南。
洛阳城北不远的邙山,分布着三十余座从东周到五代时期的帝王陵墓,加上它周围洛阳盆地里的那些帝王陵,共计有八十余座。这种密集程度蔚为壮观。不但如此,历代高官显贵、文人雅士等埋葬于此的更是数不胜数。比如秦相吕不韦,唐代大诗人杜甫、王之涣、白居易、孟郊,宰相狄仁杰、大书法家颜真卿;北宋范仲淹、文彦博、邵雍、二程等等。以致民间有个说法,邙山一带“跺一脚就惊动三皇五帝,刨一镐满是秦砖汉瓦”。
古代有句话,叫做“生在苏杭,死葬北邙”,意思是生前在苏杭繁华富庶之地安居,死后葬身北邙山,那便此生无憾。明代大文人杨慎有一首词《西江月》,其中说道,“青史几行名姓,北邙无数荒丘。前人田地后人收,说甚龙争虎斗”,也点到北邙山的墓葬之多。据统计,中国历代名人死后埋葬于北邙山一带的,竟然占到总数的十分之一二。古人对北邙情有独钟,最主要的因素,当然是风水。

红线处为邙山
严格来说,这块风水宝地北邙,是指洛阳以北的这段邙山。邙山东西绵延190公里,属于崤山的支脉,是河南中原腹地的文化名山,道教的七十二福地之一。从孟津到巩义西部这段,长约40公里,才叫北邙。对洛阳而言,邙山是个天然屏障,军事上的战略要地。有人说宋太祖赵匡胤第一个相中了这里的风水,根据这一地区的墓葬来看,显然并不是这样,邙山的好风水很早就被发现了。
传说当年老子曾路过邙山,对此处的风水大为赞叹,于是就在这里架火炉,炼金丹。全真教祖师王重阳也曾慕名瞻仰北邙山的上清宫。

老子像
那么,北邙山的风水好在哪里呢?首先,山之合围叫“围合”,中间的平地叫“盆地”,这是风水学的两大要素,衡量一个地方风水好坏的标杆。洛阳就处在这样一个地理位置上,达到了风水的理想状态。洛阳四面环山,西南部是莽苍的秦岭山脉,延伸至洛阳境内,伏牛山、熊耳山和外方山与之相连,东部有嵩山,把洛阳抱入怀中。西北的风沙进不来,气候宜人,物产丰富。
洛阳的地势从西南往东北走低,东南也较低,大小河流交错分部,也对洛阳形成一种合围状态,所以有大片肥沃的土壤。可见上天对洛阳格外眷顾。这种怀抱黄河,背山襟水的地势足以称作天下一绝。
山代表着沉稳厚重,水象征着灵动变通,中国传统风水学的审美情趣,在洛阳体现得极好。因此,北邙成为人们眼中绝佳的风水宝地,并不奇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