殡葬礼仪 您现在的位置:首页 > 殡葬礼仪

丧礼--------越灵

浏览次数:3921 发布时间:2020-01-03 09:26:00
丧礼--------越灵

                ----来自<朝阳陵园资料库>


   起灵出殡的日期定下后,正式起灵前,还要举行一些铺垫性的仪式。首先是启殡。所谓殡,却指停柩待葬。古代人死,殓尸于棺,然后迁柩于西阶;西阶是客位,喻死者如宾客,不能久停在家,-故曰殡。《说文·歹部》:“殡,死(尸)在棺,将迁就柩,宾遇之。”段玉裁注:“尸在棺,故从歹;西阶宾之,故宾。”《礼记·檀弓上》:“周人殡于西阶之上,则犹宾之也。”这是把灵柩当作宾客看待。启殡,即将灵柩再移至堂屋正中,准备出殡。墓近,则于葬前一日启殡;墓远,则于发引前一日启殡。届时,五服之亲都要来参加这一仪式,穿上自己应服的丧服,哀痛号渖。随即由当差人将灵座及横迁到旁边,以便寤殡。祝执功乖,北向立于柩前,大声宣布启殡吉辰时问,然后内外皆哭,尽哀而止。接着开始官殡,祝取铭旌置于灵座右前之侧,役者则进去撤掉嚷途攻墼,并清扫地面。再由祝用功布揩去棺上市尘,盏上夹衾。完毕,役者和妇人均走出去,就位丽立。执事当差之人再将灵座和裢放回原处,撤去旧奠,换上新奠之物。启灵之日还要行遣奠之礼。遣奠又名馈奠,遂、馈,均有送的意思,引申为敬奉;遣奠、馈,即向死者敬奉食物的礼节。  

    在民间,起灵之前还要备好各种“纸活”,如金银山、摇钱树、聚宝盆、童男童史、马匹车轿等;搭好招待吊唁者的客棚:请米吹鼓手、抬杠者及执事人等。山东黄县一带把这些出殡前的准备活动称为“开丧”。江西丰域一惜,“开丧”时育“烧香”的仪式。当地风习,出灵时“八仙”(抬棺之人)将灵柩抬到大门口的院子中,吹鼓手奏衷曩,行始饶香,有点类似大都市奠礼中的廊遗体告别。  
    烧否时,在灵柩前点燃香烛,摆好祭品,一人扶着死者儿子站在灵柩前的旁边。先是亲戚朋友一夸个依次在棺木前鞠三躬,或下跪拜三拜。这时,照应枣子的入应往意,凡是烧香者是死亡者的同辈或长辈如孝子要跪下,叫“回拜”。  
     接着是村中的人烧香,死者年纪越大,人缘关系越好,村中烧香的人就越多。死者的家属要送饶香者一块白洋布手帕,叫“沾福气”。接着孝子向死者三跪辟,以示告别。 
    最后是八仙烧香,孝子双手顶着木制托盘跪住旁也,托箍中摆有八包香烟(古代为八包黄烟),八个用钱纸包好的包(古代是八双草鞋),八杯白酒。八仙跪拜后,依次拿走自己的一份东西,尔后把酒倒在杠子上。寿棺上放一只雄鸡(这只雄鸡是葬后回灵时八仙吃的)。烧香毕,哀乐复起,才开始起杠出殡。  
    在南方广大地区,起灵前要把粮米包系在抬杠的中央。包内的粮米,不管多少。只能一次舀成。据说八仙抬着灵柩过缺口、桥、上坡下岭时,孝子跪着向亡灵呼喊:“××,要过缺口了”什么的,亡灵姚会抓着粮米包以免脚下有闪失。因此,相传,这包粮米无论如何摇晃,总会出现五个手指印。丧事完毕,这包米由丧家煮着吃。而嫁出的女儿不能享用。据说,吃了包内的粮米,亡灵会保似全家吉祥,添丁进粮有发旺。出了嫁的女儿为别家的人,要是址她吃了、就会发到别人家去。 
   按民间习俗,在出殡之日,将要起动棺材时,先由主丧孝子跪在灵前摔破瓦盆一只,叫做“摔丧”,也称“摔盆”。瓦盆是放在灵前烧纸垌的,它由死者的长子或长孙来摔。要是由别人捧,这一特殊的丧仪将捧盆者与死者的关系一举拉近,甚至确立了继承的芙系。捧盆有个讲究,要一次摔破,越碎越好,因为这盆是死者的锅棒{导粉碎才好带到阴间去。瓦盆一摔,犹如一声号令,杠夫们迅速起灵,摔盆者扛起引魂幡或牵引灵车驾灵而走,这便叫“驾灵”。  
    起灵是出殡的一项晕要活动,仪式相当隆重。山东有的地方是死者的男亲属来到灵堂跪下,长侄端着牌位,长孙打着纸伞,次侄打着引魂幡,次子手持三根香火,长子脚下放一个瓦盆,女眷则在屋里站立等候。吉时一到,司仪喊道:“里头戴布啦!”幺眷们便戴上白布。接着指挥:“各屋点灯啦!准备栗子枣啦!(以上是人丁兴旺的象征)打扫囚土啦!(棺材底下的土)搬吉(土坯)的靠前!阴阳先生靠前!大家各就各位。”此时,(阴阳先生)挥刀把放在灵堂门左边的碗砍了,谓之“斩丧”(碗内有水,代表尘缘,碗口上横放一根柳枝和一根桑枝,代表挽留和不幸)。司仪同时喊道:“今日良辰吉日,斩丧大吉。孝子举哀。”于是死者的亲属们放声痛哭。抬棺的八仙立即涌进灵堂,左右各四人,由一人敲大梆子指挥。富裕人家对抬棺十分讲究,要求四平八稳,有的甚至在棺材上面放一碗水,如果水未溢出,姚要赏赐抬棺者。另外,起灵时,孝子孝女和亲友都在灵前拜祭,孝子要头顶丧盆,灵一启动,便要立刻把焚烧纸钱的丧盆捧破,认为这样纯者在阴间才能受用给他烧化的冥钱。瑟起后孝子执“灵头幡”在前引路,亲族戚友跟征棺卡寸后面相送,女人送到大门口即返回,不许去墓地。沿途由大姑爷抛撤“买路钱”,遇宵桥、高岗等地要拜祭。去葬地途中棺材不得落地,一直送到葬地。   浙江一带有的地方在起杠前的一刻,孝子、媳妇要手拉着手,围着棺材顺着走三圈,又倒着走三圈,俗谓“圆材”。紧接着请阴阳先生对着棺材盖上盛着清水的碗念咒,念毕用斧头击碎水碗,俗称“敲水碗”,亲人顺着碗碎声齐声痛哭,俗谓死者虽死多日,却是朦胧如梦中,只有听到水碗破碎方知自己已死,亲人的哭声送他出门上路赴阴间。一般棺出门口,孝子向棺跪敬三杯酒,由抬棺者接过,一一泼于棺杠上。隆重的由为首的八仙主持“醮杠”,其立二棺柩旁,拿汤盘一个,盘中一壶酒,一只酒盅,六色拼盘菜一盘,孝眷围棺号哭中高呼“醮杠”!哭声骤止,下跪,醮杠人口念醮杠词,一边念一边将酒洒在杠头、杠腰、扛尾,洒毕起杠上路。有的地方在棺材出门时,专门由一人手持一盘白米撒在棺材上,俗称:“念盘”,此时孝子上前掸下白米收藏起来,谓之“收财花米”。有的地方抬杠之际,身穿重孝的子孙,须即刻在大门两旁,每边五至七人,用头顶着一条长长的白布,让棺材从白布上抬过去,称谓“搭桥”。俗信此为金银轿,死者通过金银矫可上天堂,棺材过了桥,跪孝者连起列于送丧行列出丧。有的地方棺材一出门即将大门紧闭,压上磨盘或石臼,门外烧上一大堆火,请道士到每个房间进行“赶煞,以赶走死人煞气,赶走家中晦气,关门压磨以防死鬼回府;烧火堆为迎接送葬人回家跨火堆入门免灾消难。  
    因出殡灵柩不用车拉,要用人抬,所以旧时民间各地有“杠房”专营此业。“杠房”中有杠头,是杠工中德高望重者。抬棺出门,杠头敲响尺在前引导。出灵堂时,杠夫们操作,全靠打尺的头目具体指挥。在整个丧葬礼仪活动过程中,起灵仪式从外在行为上最直接地体现了送鬼入阴府的内涵。如果说此前的丧葬礼节主要宣泄的是亲人生死离别之情的话,那么,此后的礼仪活动则充溢着对鬼魂的恐惧情感。在活人的潜意识里,盼望尽快将死者(尸体和灵魂)送走,使之断绝与活人的关联,从而确保活人的安宁。要达到顺利送走亡魂的目的,一方面必须使亡魂能“一路顺风”,另一方面要千方百计熄灭亡魂留恋滞留于人间的强烈的欲望。因此,在起灵仪式中就包含着许多辟邪祛灾、为亡魂“开路”的巫术活动。 
     以上这些起灵仪式中的举措,表面部是在为亡魂的归途创造便利的条件,让他们放心地离去,为死去的人尽最后一份孝心,其实是为了活人自己心里的踏实,以求“一了百了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