殡葬礼仪 您现在的位置:首页 > 殡葬礼仪

让亲人在海底陵园里安息

浏览次数:2431 发布时间:2017-05-26 15:53:22
让亲人在海底陵园里安息

    昨天,5位桐乡逝者骨灰撒向东海

  骨灰与鲜花相伴,逝者魂归浩瀚大海,这就是海葬。

  昨天上午11时许,在东海上海长兴岛海域,嘉兴市举行第七次逝者骨灰撒海活动,5位桐乡逝者的骨灰在11位亲人见证下,伴着淡淡的黄、白菊花一起撒向东海,从此永远地在“海底陵园”里诗意地栖居。


  现场:骨灰花瓣一起撒向东海


  天空下起了蒙蒙细雨,搭载逝者亲属的轮船缓缓驶出上海吴淞口码头,并到达国家海洋局指定的骨灰撒海区域。在现场工作人员指挥下,逝者亲属分批来到轮船的甲板上,依次排队将骨灰撒向大海。


  上午11时,哀乐响起。家属们将菊花花瓣一片片地摘下来,和骨灰相伴,用手轻轻地捧起骨灰和花瓣,放入骨灰撒海专用的器具里,顺着长长的管道,骨灰和花瓣慢慢投入大海怀抱……伴随亲人们深情的呼唤和点点泪花,约半小时左右,5位桐乡逝者的骨灰全部入海为安。


  海葬是冯先生大女儿多年的心愿,为了圆满完成她的心愿,冯先生和苏女士还特意带了小女儿一起参加海葬活动。在将大女儿的骨灰撒海后,一家三口人面朝大海深情地鞠躬,祝愿生前饱受病痛折磨但仍旧以笑脸面对生活的大女儿,能在大海里永远地安息。


  小雨还没有停,来自乌镇陈家村的李春峰和妻子轻轻地抹去眼角的泪水,看着父亲的骨灰飘向远方,久久不忍离去。


  故事:他们为什么选择海葬


  不可否认的是,“入土为安”、“厚葬”等传统观念在大部分桐乡市民心中都根深蒂固。海葬对于很多人来说,都是一个新鲜的概念。那么,这5位逝者究竟为何选择海葬?


  “女儿冯梦雯是在四年前去世的,她自幼就患有先天性脊椎裂开病症,从小就与病痛作斗争。她病逝前有就将遗体捐献和海葬的心愿,因此我们将她的遗体捐给了浙江大学作医学研究。”苏女士说,这次海葬就是帮助女儿圆了最后的心愿。


  石门镇钟大爷这次带着儿子和儿媳一起,将老伴的骨灰撒向大海。面对别人的不理解,钟大爷说,他很尊重老伴自己的选择,“现在桐乡的土地资源这么紧缺,墓地越来越紧张,海葬丝毫没有浪费国家资源,而且大海远比小小的墓地更加宽阔,骨灰也能流向各地,将来我‘百年之后’也会和老伴一样选择海葬。”


  亲人的骨灰撒向大海后,如何纪念亲人?苏女士说,他们可以通过网上陵园系统,对女儿进行网上祭奠,非常方便。而在钟大爷看来,只要能真正地做到在心底里纪念亲人,至于纪念的形式其实并不重要。


  思考:海葬如何能被更多人接受


  相比传统的殡葬方式,海葬生态环保,不占用越来越紧缺的土地资源,这是海葬的好处。但是面对根深蒂固的传统殡葬理念,和入土为安的传统殡葬模式相比,近三年,全市共实施海葬16例,就桐乡来说,选择海葬的市民其实还是占很小的一部分。


  “桐乡从2013年开始实施海葬,针对每例骨灰,补贴6000元,这样的补贴政策目前都是嘉兴最高的。”桐乡市民政局副局长商建强坦言,选择何种殡葬模式是每个市民的自由,我们只能鼓励引导更多市民来选择海葬这一方式。


  选择哪种殡葬方式,反映的其实是看待殡葬观念的差别。一位家属说,其实几十年前,政府刚推行火化的时候,很多人也接受不了,但现在大家也都逐渐接受了,相信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文明的进步,海葬必定会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。


  那么推动殡葬改革,推广海葬、树葬等生态环保葬法,我们还可以做什么?相关部门要做的,首先是要加大宣传力度,让生态环保殡葬的观念深入人心,让更多人自主的选择这类殡葬方式;其次党员干部要以身作则,率先垂范,促进旧有殡葬习俗以及传统观念的转变,以实际行动推动殡葬改革。